<【前一篇】 【緣起】 --- 【目錄】---【再版芻言】 【後一篇】>
蜜蜂是一種野生合群而有靈性的動物,牠知道利用枯樹的洞,或土窟岩穴和石岩空隙中建築自己的窠,以避免風雨的侵襲。牠主要的食物是大自然的花粉和花蜜,牠並知道採集儲藏,以備冬天或沒有花粉花蜜的季節裏食用。所以牠決不會為了食的問題,和其他動物發生爭奪,可說是一種愛好和平的動物。但牠為了自衛,尾部長著一根很厲害的刺,假使惹惱了牠或侵害到牠的安全時,牠會毫不猶豫的予以反擊,為了全群的安全,牠毫不畏縮的犧牲自己的生命,使用尾部的刺而壯烈犧牲成仁,說起來也是一種很勇敢的動物哩!
古代人類過著穴居的生活,茹毛飲血及採取野果充飢。在一個偶然的場合,或者碰著了蜜蜂,或者觸動了蜜蜂的窠,被蜜蜂反擊刺痛。人類為了報復,當然想法子去消滅牠。或者用樹枝將蜂窠搗毀,或點火去燒蜂窠,事後發現蜂窠中有白胖胖的幼蟲,有亮晶晶的粘性液體,為了好奇,便用舌頭去嚐嚐,覺得又香又甜,就是窠中的幼蟲,也覺得美味可口,於是便把蜂蛹和蜂蜜視為一種珍貴的食品,由恨蜜蜂的心一變為愛好蜜蜂了。
「萬獸樂園」電影中,有一段土人採取野蜂窠的鏡頭,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。
後來人類知識漸開,便想出飼養蜜蜂的方法,正好像飼養牛羊雞鴨一樣。起先將樹上的野生蜂窠,鋸取一段攜回家來,上加一蓋,放在住處的附近,這是飼養蜜蜂的開始。後來又倣照空樹的形狀,製成木桶,(俗稱蜂桶),收取野生的蜜蜂,飼養桶內。桶內除橫貫幾根支木以防蜂巢下墮外,其他空無所有。也有將蜂桶做成方形的木箱的,這種古老式的養蜂方法,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了。現在世界各地仍有採用者,我國古書上和耶穌聖經上有關蜂蜜的記載很多,由此可見人類養蜂歷史的久遠了。
這種古老式的固定養蜂,不但收蜜很少,且不便檢查管理。有時蜂群分封飛走了,或者被敵害及缺乏食糧而全群死亡,竟完全歸之於運氣的好壞,說起來實在好笑。我國因養蜂業的不發達,所以對蜂蜜始終是認為難得的珍品。且售價過昂,除作醫藥用外,很少有人把蜂蜜當作普通食品的。我國養蜂者,大都是當作一種農村副業,墨守成規,不知研究發展和改良養蜂的方法,實為養蜂業不進步的一大原因。
直到十九世紀,美國人蘭古斯脫諾斯發明了活動框式巢箱,德國人梅林古發明以蜂蠟做蜂巢的巢礎,義大利人福爾休克發明分離式的搖蜜機,美國人托利茨脫爾對人工蜂王育成法的實驗成功,以及其他養蜂器具的次第發明製作應世,養蜂的事業才突飛猛進的步上現代化,世界養蜂業才有了新的進展。現在世界上養蜂事業發達的國家是美國,佔世界第一位。德、義、西班牙次之,英、法更次之。美國政府對養蜂事業扶植最力,在中央昆蟲局設有養蜂部,專司對蜂病的檢疫事項。全國各州各郡均設有蜂病檢疫員,至各地蜂場巡迴檢查。一方面中央昆蟲局作各種實驗外,各州各郡均有養蜂協會的組織,舉行蜂種的改良與養蜂技術的研究。加拿大在農務部也設有養蜂局,各州有養蜂協會,在各大學有養蜂講習會。歐洲各國亦以同樣的方法,來協助鼓勵養蜂事業的進步。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,養蜂事業蒸蒸日上,佔亞洲第一位。我國在北伐成功奠都南京的時候,在長江流域一帶,曾掀起一股養蜂熱。即以向日本輸入種蜂來說,一年即達二十餘萬箱。可惜因為經營的不善以及戰亂的關係,始終未能發展而趨於沒落。撫今追昔,實堪浩歎。
臺灣因居亞熱地帶,四季如春,蜜源充足。且受日本養蜂業的影響,大都採用新式的養蜂技術。將固定式的養蜂,改為遷移式的養蜂。可惜因政府無暇顧及,且無機構指導扶植和獎勵的法令,任其自生自滅。民間亦無養蜂事業的組織,來研究改良發展。所以現在的蜂蜜產量,除內銷外,因未能大量生產,外銷的數量極微。在國家的天然的財富上,實在是一大損失呢!
在臺灣以蜂蜜作為食品,雖然沒有歐美國家那樣普通,然較之大陸則已經進步得多了。都知道蜂蜜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,且售價便宜,食用者已日漸普遍。但因為台灣養蜂書刊的缺乏,一般人觀念中,總以過去舊式固定養蜂方法的眼光,懷疑台灣蜂蜜的便宜及產量的多,一定不是真的蜜蜂。有的懷疑蜂蜜中滲有糖水,有的說是糖精和化學製造的。其實市面上出售的蜂蜜,大部分是真蜜,不過有好壞之分罷了。至於蜂蜜的顏色,是因為蜜蜂所採的花蜜種類不同。決不能以顏色來判斷蜂蜜的好壞或真假。筆者僅就廿餘年來研究養蜂的經驗,以及參考美日養蜂的書刊,僅將蜜蜂組織生活與養蜂採蜜的情形,以及蜂蜜的功用與蜂蜜好壞辨別方法,作簡略淺顯的介紹。說不定能拋磚引玉,而引起國人對養蜂事業及蜂蜜的重視,能使我國的養蜂事業,追上歐美,則實感無限榮幸焉。
<【前一篇】 【緣起】 --- 【目錄】---【再版芻言】 【後一篇】>
由這一篇開始,逐篇加上前後篇的指引。*_*
回覆刪除<【前一篇】 【緣起】 --- 【目錄】---【再版芻言】 【後一篇】>